第384章 孙刘结盟(1/2)
吕蒙军渡江之后,张绣和黄忠已经完成了长沙外围的防御。
西路曹纯的兵马剿匪进度迅速,八山六十七寨都被拿下,归顺者甚众,缴获战马粮草物资不计其数。
曹纯严格遵守姜盛的战场纪律,在武陵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收服一地后,他就安排低阶骨干军官担任官员,他们留下来巩固地方政权。
从武陵撤走的朱灵军刚进长沙郡境内就遇到了麻烦:赵云派出的三万兵马在武陵和长沙交界地带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
朱灵的部队死的、伤的、逃的,七零八落,能战者不足四成。
赵云的三万兵马进退迅疾,直接把朱灵打蒙了,朱灵军总是被动挨打,却一直没摸清对手到底有多少兵力。
吕蒙的首次进攻受挫,精明的他准确判断出长沙目前守军十二万多点,如果硬攻长沙,肯定得不偿失,于是从部队中挑选强壮、敏捷、武艺高强的精英,组成一支部队进行点穴式打法。
这支部队皆穿白衣,号曰“白衣军”,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历史上的吕蒙打江陵的时候有个典故“白衣渡江”,这次在这里吕蒙就这么做了,先放出风说吕蒙重病,示敌以弱,然后派白衣军准备偷袭长沙防线。
吕蒙大军压境,确实给长沙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黄忠也有意打算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但被张绣劝住。
张绣跟随姜盛也已多年,特别是来之前,姜盛千叮万嘱不要主动出击,只要凭借武器之利把长沙守住三个月,就算大功。
黄忠不太熟悉姜盛的风格,对张绣的劝阻不以为然,决定先行试探一下。
现在得知吕蒙“重病”,正是进攻的有利时机,张绣苦劝不听,黄忠亲自带队三万偷袭吕蒙前锋大营。
行至半路,白衣军统帅董袭摸清了黄忠的动向,早已设伏完毕。
黄忠随即警觉,令全军停止前进,组成环阵,应对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
董袭不愧是吕蒙亲选的统帅,颇有耐性,在埋伏点呆了三天三夜,硬是没有任何动作。
黄忠等了三天,觉得差不多了,就整队前进,走着走着,听得左右一阵鼓响,万千白衣兵冲了出来。
短兵相接的情况下根本组织不起阵型,论单打独斗,黄忠的兵马就比白衣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刀刀见红,黄忠军人仰马翻,被白衣军杀的毫无还手之力。
黄忠暗暗后悔,但强敌当前,后悔也没用,最主要的是撤出战斗减少损失。
白衣军是准备充分,黄忠军是仓促迎敌,高下立判。
黄忠看到董袭杀得正欢,抄起三石硬弓,对着董袭九珠连发。
董袭感到破空的杀气,下意识的举刀抵挡,却发现这弓箭力道十足,震得他手臂发麻。
其中三支箭命中,董袭左肩、左胸、腹部各中一箭。
亲兵见主将受伤,连忙过来护卫,白衣军再厉害,折了主将也会乱。
战场节奏稍微一乱,黄忠就率军突围,杀开了一条口子。
董袭虽说中箭,但没伤到要害,喝令全军继续战斗,不能让黄忠跑了。
白衣军令行禁止,主将无碍,那就继续战斗。
黄忠军刚刚突出来很快又被围上,死伤越来越多,黄忠不免焦躁。
正在这时候,不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不一会儿就出现在战场,当先一人,一柄长枪出神入化,不是张绣是谁?
张绣劝黄忠不住,把长沙的防御再次检查强化一遍之后,还是不放心黄忠,就带着骑兵去接应。
张绣军是北军,特别擅长陆上作战,黄忠在核心死死撑着,张绣在外围对白衣军进行了反包围。
厮杀更加激烈了,胜利的天平开始向黄忠这边倾斜。
原本占优势的白衣军成了被杀的对象,白衣的尸体遍地都是。
董袭见状不妙,连忙召集部队撤退,好个白衣军,在张绣的优势攻击下顺利撤退,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张绣救了黄忠,也就见好就收,任由白衣军去了。
黄忠率残兵退回长沙之后,清点发现折损近万人,后悔不听张绣的劝告,于是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张绣连忙安慰道:“我们都是为晋王而战,出发点都是好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避免不了犯错误。”
两人关系更加铁了,黄忠也不再寻求主动进攻,而是巩固防线,加紧练兵。
姜盛的初步反击,让孙权深受打击,而姜盛还有二十多万部队没上场呢,如果姜盛趁势发力,孙权没有好果子吃。
周瑜看的明白,照目前的形势,荆州是谁的还不一定呢,最重要的是打败姜盛,保住江东的基业。
孙权召集幕僚们商讨了半天,然后快马加鞭传信给鲁肃。
虽然刘备开出了苛刻的条件,但鲁肃还是答应了,刘备还是不放心,觉得东吴方面竟然能接受自己都觉得苛刻的条件,是不是有什么陷阱。
诸葛亮对刘备解释了东吴为什么接受条件,因为姜盛大军正在对东吴作战,孙权孤掌难鸣,为了保住江东,只能接受刘备的条件。
诸葛亮和鲁肃分别代表蜀吴签订了友好同盟协定,约定从东西两路共同出兵。
孙刘结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襄阳,姜盛笑道:“该来的总会来的,我看吧,南郡和江夏必定是他们首选的战场。”
姜盛调兵遣将,除了西部和北方留有部分部队镇守外,整个长江以北的部队都调动了起来,合计兵力一百万,在汉中建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