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租借法案的真相(1/2)
如果不是元旦过后必须按时返回利文沃思堡军校的话,约翰还真舍不得错过接下来的这出大戏。最近,美国工商业界可谓是风起云涌、盛况空前。各大财团的核心大佬们同时动手,生生要将整个美国转入战争经济轨道。想想看,摩根、洛克菲勒、杜邦、梅隆、库恩-洛布、还有克利夫兰财团的麦考密克、伍德、克朗,芝加哥财团的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波士顿财团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等一众老一辈财阀再加上狄龙-里德、布朗-哈里曼、福特这些“后期之秀”一起力,这声势何其壮观。这在股惊涛骇浪中,约翰、休斯这种小虾米,充其量也不过是敲边鼓、打下手、附驥尾的边缘角色。(相对于约翰的年龄而言,他能在这个岁数就掺和进这种大事件中,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即便如此,约翰也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被资本的力量深深震撼了。以前,他也知道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都受资本力量的影响和控制。但是一直以来,他对这种力量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毕竟近些年,大资本家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很多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财阀都被反垄断法和罗斯福新政弄得焦头烂额,似乎在政府、法律和民意面前,他们也没有多了不起。但是当约翰亲眼见到这种力量,以不可阻挡之势将美国推向一条全新的展道路时,他才真正现,一旦资本力量联合起来,什么白宫、国会,什么法律、民意在他们面前统统都是纸老虎。哪怕是罗斯福这种常常让美国顶级财阀头痛不已的政治强人,在面对这股合力的时候,也只有乖乖合作,充当马前卒的份。而这种力量在让约翰心生向往的同时,也让他感觉到了一丝畏惧。因为作为整个事件的参与者之一,约翰很清楚现在所生的一切早在1个月前就已经由那些顶级大佬们决定好了。现在所有蹦出来的人,包括罗斯福本人都是在按照他们设定好的剧本进行表演。在这出“大戏”中,约翰就是个一闪而过的龙套。其实要不是他与军方、英国方面关系特殊,他可能连出场机会都没有。这不,刚在签名运动中冒了个泡,约翰就乖乖退场回军校上学去了。在回学校的路上,他还在对接下来的剧情展“念念不忘”。根据既定剧本,29号那天晚上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只是一个开始。等一月下旬,约翰他们起的签名运动把势造足了,罗斯福接下来还要顺势提出那个著名的“四大自由”理论。后世,历史学者们把罗斯福提出的“四项人类基本自由”拔得很高。历史书上动不动就给其加上“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时代的开端”,“影响美国国策长达3/4个世纪”等标签。但是在约翰看来,所谓“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其实是很宽泛的东西。罗斯福的这个“四大自由”理论跟当年林肯提出的“三大权力”是一路货色,说白了都是政府为将来动手开打找的高大上借口。不过现阶段,罗斯福给自己找的这个道德制高点还是蛮好用的(后世一样好用。冷战时期,美国几乎要把“四大自由”用烂了。要跟谁过不去,谁就威胁到了人类的“四大自由”),至少现在向英国买武器一下子变得高尚了很多。当然了,没有哪个军火商人在乎自己的生意高不高尚。罗斯福之所以要炮制出“四个自由”来,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推行“租借法案”。想到这,约翰不由地回忆起了圣诞节当天威廉给自己上的那堂课。要不是他点醒自己,约翰还没搞明白“四大自由”和“租借法案”之间的联系呢。“你觉得,现在英国人最缺的是什么?人力、物力、财力?”时至今日,威廉早已不能再把约翰当成自己当年的小助理了。与约翰的交流带有更多的讨论性质。“物力吧。他们又没死多少人,几百年的财富积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花光的。”约翰可是亲自到不列颠走了一遭的,对那里的基本情况还是了解的。“没错,也就是说英国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援军,也不是贷款,而是战争物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战争物资,对吧。”不等约翰回答,威廉继续引申道:“那么,你觉得这笔军火交易最困难的地方在哪?”“最困难的?运输?”约翰有些迟疑了。“是钱!是美元!是现金!”威廉有点很铁不成钢地说道:“英国人没有那么多美元现金,而现在的中立法案又要求他们必须现金支付货款。”约翰一下子就明白了,英国人要没钱付账了,而美国人却又还想继续卖更多的军火给他们。那么,怎样才能把东西卖给一个没钱的客户呢,只能是让他赊账了。而美国的军火商是不会自己来承担这种风险的。万一英国来输了,他们岂不是要血本无归。所以,必有换一个人来替英国佬买单,这个人自然就是美国纳税人。“你的意思是说,罗斯福搞四大自由,就是为了找借口让纳税人先替英国政府买单?”约翰的话让威廉一愣。这小子刚才还懵懵懂懂,自己刚点了一句,就立刻现了问题的核心,这到底是明白还是糊涂啊。不过有些话哪能说得这么直白。“理是这个理,但话不能这么说。”威廉纠正他说:“应该说是联邦政府先将武器租借给他们,允许他们到战争结束后再付款。”约翰不由地撇了撇嘴,他还是不太适应政治上的这套文字游戏。联邦政府租借武器给英国。联邦政府的武器是从哪来的,还不是国会拨款卖的,那都是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