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海军与统筹学(1/2)
波罗的海平静的海面上,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甲板微微的摇晃着,这艘凝聚了德国海军希望和世界海军强国梦想的战舰,正在紧张的训练着。
坦白一些说,德国的齐柏林号航母此时此刻还不是一艘战斗舰艇,它这个时候还仅仅只是一艘训练舰罢了。
作为一艘训练舰,这艘航母上搭载的也不是真正的战斗人员,或者说上面搭载的不是真正的战斗配置。
这艘航母上原本应该搭载的飞机并不是最大值,但是装载的人员却要多得多。
平均一架战斗机上面,有4个飞行员在培训,一架斯图卡上面训练的飞行员更多,足足有7个!
为了提供这么多飞行员的飞行训练,所有的训练飞机都没有休息的时间,德国海军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培训出最多的海军飞行员来。
之所以这样的安排,是因为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可以用最快的时间演练出最多能够起飞作战的海军航空兵来。
而因为李乐有后世的航母使用经验作为指引,经验比起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的世界各国航母指挥官来,甚至都要先进一些。
他提出的舰队航母理论,用完善的舰队来掩护航母,利用舰载机打击视距外敌军的理论,已经比现在的各国海军航母使用理论先进得多了。
另一方面,李乐还对德国海军航母指挥官们提出了起飞迎战效率学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使用最合理的统计学理论,来拟定航母飞机统辖指挥。
有的时候,如果武器不强大的话,就用科学的训练和更强大的使用方法,来弥补武器本身的问题!这是李乐给出的办法,一种后世被许多国家使用过的方法。
不得不强调一次的是,实际上战斗机并非是一款好的战斗机,它因为起落架的设计问题,不适合航母起降,航程也似乎不太够用。
比起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日本选手零式战斗机来说,这款德国战斗机更像是一种机场保卫者,航程短的让人心碎。
航程缺失导致的问题有很多,在进攻的时候,带来的巨大问题就是护航半径过短,打击距离大打折扣。
而在舰队防空防御的时候,航程问题带来的影响,就是战斗机留空时间不足。
航母防空作战最尴尬的事情,就是一旦因为高强度作战,进入到己方飞机返航加油,敌方战机又没走的节奏之中。
一旦陷入到这种节奏之中,要么被迫放弃一部分没有燃油的飞机,要么被敌军抓到空子袭击航母,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李乐手里只有战斗机,这是他迟迟不更换航母舰载机的主要原因。而他为德国舰载机找到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精密的计算,来弥补航程问题带来的劣势。
攻击距离的硬伤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弥补了,可是防御的时候让更多的战斗机留在空中,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
日本舰载机追求的大航程,让零式战斗机有了10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这几乎是德国舰载机的二倍还多。
同样的,换算成留空的时间,日本舰载机恐怕要是德军舰载机的三倍了,这是日本舰载机的优势。
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德国舰载机可以利用合理的安排起飞降落的规律,来提高起降效率,就可以达到日本海军战机的留空时间。
这是一种并不算高明的转化,就是把战斗机性能的劣势,转化到统筹起降飞机的指挥官调度能力上!
不得不说,德国人天生就是这种统筹计算学上面的天才,他们可以轻松的安排好飞机的起降,效率高的惊人。
就从真实的二战历史上,德国铁道部门安排列车时刻表的事情上,就能轻易的看得出来,德国人在时刻表上究竟有多么天才。
他们经过周密的计算和实践,可以轻松的找出最高效率,并且依靠那无与伦比的守时性格,坚定不移的执行拟定的计划。
“挂载航空炸弹的俯冲轰炸机3号和4号立即起飞!你们有1分30秒的操作时间!”齐柏林号航母的指挥塔台上,德国海军航空兵的指挥官大声的命令道。
两架挂载了训练炸弹的海军航空兵斯图卡c型俯冲轰炸机,立刻发动起了引擎,开始向跑道上移动过去。
1分10秒的时候,两架飞机之中的第一架已经冲出了跑道,另外一架跟在后面,间隔可能只有30米都不到。
两架飞机一前一后飞上天空,已经等在天空中的1号和2号加入了它们的编队,四架飞机再一次掠过了航母的甲板,冲向了假想敌所在的方向。
“回收编号5号与6号的战斗机……时间2分30秒!立刻清空甲板!还有30秒的时间,两架战斗机就要进场了!”在起飞了两架斯图卡c型俯冲轰炸机之后,指挥官下达了迎接飞机降落的命令。
甲板上忙碌的地勤人员立刻靠向安全区域,远处一架战斗机已经对准了航母甲板,降下了自己的高度。
“高度!高度!很好!猎鹰5号!你的高度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甲板上的地勤人员提醒着正在靠近航母的舰载机,看着它的身姿在天空中缓慢的摇晃。
很快,这架舰载战斗机冲上了航母的跑道,尾部的着陆钩顺利的钩中了甲板上的回收阻拦索。
巨大的力量让这架飞机很快从高速前进的状态下停止了下来。两侧的地勤人员一拥而上,还不等飞行员爬出飞机,就推着这架战斗机离开了降落的跑道区域。
天空中,另外一架已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