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昭华》

笔趣阁小说网(biqugeus.com)

首页 >> 昭华 () >> 第一百四十七章 修撰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us.com/91450/

第一百四十七章 修撰(1/2)

根据朝廷颁布的礼仪,皇太孙朱允炆要在早朝之后,来到文华殿里听讲。东宫詹事府的官员请他升座,他便坐在他父亲,先太子朱标坐过的椅子上,然后等待侍讲师傅入殿行礼,然后内侍为他展书,伴读先为他朗读数十遍经文,退而复班次,才有侍讲官上前为他讲解。

今天讲课的师傅是翰林院修撰黄子澄,这是个极有学行之人,洪武十八年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三。如今伴读东宫,而今日为朱允炆安排的课程,是《大学》,而讲稿就是朱熹的《四书集注》,按说《大学》是朱允炆早就读过的,但是皇上说了,以前读过,现在仍需再读,深读之,慎思之。

这话绝没有错,因为在另一个地方,还有一个人在发愤苦读着《大学》,而这个人也是五岁的时候就将这本书通读过了,甚至还能全文背诵,只是当他越来越年长的时候,就发现这本书他仍需精读,这人就是杨士奇。

于是朱允炆听黄子澄开经讲述,乃是治国齐家这一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这里面所有的意思,朱允炆都知道。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君子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这样他即使不出家门,也能完成对国民的教育。因为在家孝顺父母的道理,就是侍奉国君的道理;在家尊敬兄长的道理,就是服侍上级的道理;在家慈爱子女的道理,就是慈爱百姓的道理。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孝,朱允炆做到了,甚至普天之下,比他做得更好的人,再没有了。懿文太子病重的时候,朱允炆亲视汤药,片刻不离,不眠不休十几个昼夜,等懿文太子去世之后,他的脊背已经弯曲到直不起来的地步了。既然父亲去世,他能孝顺的就只有母亲和爷爷,他晨昏定省,孝道无违。

悌,他没有兄长可以去悌,虞怀王朱雄英早在八岁的时候就薨了,他就是东宫最大的孩子了,还有三个比他年纪小的弟弟,允熥、允熞、允?,还有三个妹妹,江都、宜伦、南平。他对待他们,都是尽心竭力,关怀备至。他和三个弟弟,用膳则同桌,睡觉则并床,有一回皇帝来到东宫,看见他和三个弟弟坐在床上头靠着头,高高兴兴地谈着什么,皇帝非常高兴,随口就吟出“兄弟相怀本一身”的句子。

而他也不假思索地对出下联“祖孙继世宜同德”,让皇帝大喜过望,抚着他的脊背道:“允炆大有长进,朕选了个好太孙啊!”

慈,朱允炆如今已经有了一个一岁半的嫡长子,憨态可掬,十分惹人喜爱,他常常抱在怀里,想着他小时候,父亲也是这般将他抱在怀里逗弄,彼时慈心,恰如此时慈心。

这所有的孝、悌、慈,都是出于他的天性,他对父母的孝敬、对待兄弟的关怀、对待子女的疼爱,都毫不逊色于他的父亲,这是无可挑剔的。只是光这样便足够了吗,便真的如书中说的,能“成教于国”吗?

他想想自己登上皇太孙之位,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太子,而他又是太子的长子,而他这个太孙,并不是本事高强,也不是众望所归,无论是阅历、才智还是修养,都不如他的父亲远矣。虽然有皇帝为他开道,为他壮势,只是他将要得到不是鲜花美酒而是一根仍然长满了利刺的皇权棘杖。

而那些利刺不是皇爷爷对父亲说过的功臣勋戚,事实上,经过皇帝的剪除,这些勋臣早已凋零无几,剩下的也缩如鹌鹑一般,这棘杖上的利刺,乃是那些拥兵自重、各霸一方的藩王们,也就是朱允炆那些分封出去的亲叔叔们。

这些藩王叔父们,都掌着兵权,有的甚至还掌握重兵。按照朝廷规定,每位藩王可拥有三支护卫军队,而洪武十年的时候,皇帝又下令增加秦、晋、燕王的军队,秦王原有护卫军一千四百五十一人,增加到二千二百六十四人;晋王原有护卫军一千六百三十人,增加到二千二百五十一人;燕王原有护卫军一千三百六十四人,增加到二千二百六十三人。秦王的护卫军名叫羽林卫军,晋王的叫兴武卫,而燕王的叫金吾左卫,也就是燕山左卫。

如此也就罢了,皇帝还嫌不足,在《祖训》中又规定,“王府指挥司官兵属官随军多少设置,不拘数目”,这实际上是放开了各王府对军队的限制,所以各王究竟有多少兵,谁也说不清楚。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皇帝大诛功臣勋贵,将统兵之权转移到几位藩王手中,几次征伐北元的战争,军队甚至都要听从晋王和燕王节制,而除了秦晋燕三位拥有战争指挥大权的藩王之外,参与北方军务的还有谷、代、肃、辽、庆、宁王,便是九王驻边的由来,而这些藩王,无一不是领兵出征、娴熟军旅之人

状态提示: 第一百四十七章 修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