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技惊全场(1/2)
电子键盘模拟的钢琴声音,低低地响起,缓慢而沉重,微微阴暗的调子让人很快就进入到了曲子所营造的悲剧气息之中。
仅仅是四个小节的前奏,三个评委都有了各自不同的表情,但情绪都是相同的——惊讶。一般业余人士的“原创”,即葛红所谓的“拿吉他扫和弦”,用的大多是“三和弦”,能用一下“七和弦”都算不错的了。但乐正君这个前奏,低沉之中带着很强烈的紧张和对抗感,葛红和耿雨都没法听出这是什么和弦。可是,刘乐听出来了,用的是九和弦,九和弦在爵士乐里面使用得很多,只不过大多是高叠和弦式的,可这首曲子里居然是非高叠式的,把和弦的音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刺耳感,一般人对这样的声音是很难忍受的,可是……
为什么这个前奏,听起来就这么舒服?低沉,而紧张,让人的心如提弦而空一般的不安,不安,也是一种舒服?这是什么感觉?刘乐甚至在不知不觉间坐直了身体,他知道,眼前这个人,一定是专业的!
乐正君深吸一口气,轻轻地唱了第一句:
“冬夜飞雪暗星风~侵~月~”
刘乐一下子感觉到头皮发麻!这个声音,这个旋律!
乐正君发出的声音是略微低沉而沙哑的,仿佛在安静地叙述一个古老而悲伤的故事一般,而这个起首的旋律所占的音区很小,正符合了流行音乐“流行”的第一要素:音区小则音符少,音符少则易于传唱!
更关键的是,简单,还好听!
只听歌声继续唱道:
“惊梦残灯故人入~梦~夜~”
第二句,刘乐更惊讶,声音还是一样,如古井一般深沉而波澜不起,可是作为他这个级别的歌手,他不仅仅听到了乐正君声音里那股摄人的魔力,更听到了这个旋律是怎么写的!这个旋律和第一句很像,可是却又有很大的区别,按常理,这种又很像又有很大区别的东西并不存在于世间,但是音乐里就有!这用的是“倒影”的手法!把第一句的旋律像照镜子一样倒过来!
想到“倒影”,刘乐更是额头渗出了冷汗。倒影,就是倒过来而已,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为什么?你第一句旋律好听,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然后你把这一句旋律倒过来,也好听,这是什么水平?说明你的第一句写得极好!极妙!
只听乐正君唱道:
“事如烟~~对冰语话~凝~结~”
“心无灵~~不通~不~念~”
听到这里,若不是害怕打断乐正君的歌声,刘乐简直要跳起来!
四句歌词,四句旋律,四个乐句,完美的结构!完美在哪?在“四”?不!而在内在的音乐逻辑!这四句旋律之间,完美的形成了“起-承-转-合”的经典关系!“起”则是起首。起首似乎是最容易的,仿佛谁都会;“承”,即为承接上一句,本曲所用倒影的手法与上一句形成的逻辑关系,就是一种完美的“承”;第三句之谓“转”,则是一改前两句的音乐素材,引进新的音乐材料,略微升华音乐情感,但不能太过与前两句分离;第四句之谓“合”,乃是最难的一步,要一句旋律,把前三句的内容和情感全部包括在内!这可是需要极高的作曲功力的!
一般的歌手,也会写四句旋律,可是能做到“起-承”两步的就已经不多了,懂得运用“起-承-转”三步的,就已经是高手!而能做到“起-承-转-合”的,全华国流行乐坛,恐怕寥寥无几!就是刘乐自己,也是在四十岁之后的作品里才能偶尔达到!
为什么?
“起-承-转-合”不是什么秘密,乃是一种规则,想要遵守规则,在音乐里并不难,但是!对音乐规则遵守的程度越高,则作品的“旋律性”,即世俗意义上的“好听”或者叫“朗朗上口”性就会越来越下降!古典音乐不很在乎这些,所以“起承转合”在古典音乐里反倒容易,但流行音乐可万万要不得!这可是在掘流行音乐的根!旋律太过隐晦,或者太过拗口,就会大大影响流行音乐的流传,因为流行音乐之所以是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有歌手来唱、有人来听,更是因为谁都可以唱!
此时,四句唱完,原先的前奏在这里再次出现,听过四句之后,这前奏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词写得不错啊。”耿雨低声说了一句,却忽然感到刘乐传来的愤怒的目光,他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话打扰到刘乐听歌了!吓得他一抖,赶紧正坐听歌。
乐正君再唱道:
“关河冷落是处红衰翠~减,
“晚景萧疏堪动魂迷声~断。”
刘乐微微点头,这是重复了第一段的四个乐句,可是又有微微的不同,刘乐暗道了句“真妙”!妙在何处?就在这“微微的不同”上,因为完全相同,会使人听觉疲劳,完全不同,又会打破第一段带来的那种感觉。
“试追问,情还经几~番~劫~
“独守忆,却道似寻常~言。”
又是四句唱完,两段,主歌完成。依旧是“起承转合”,由于“微微”的不同,最后一句的“合”也和第一段的“合”大不相同,第一段的最后一句音是向下走的,更低沉,塑造出“不通不念”的那一种感觉,而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却是猛然向上,在从“寻”字到“常”字,跨了一大阶,这就是一个真假音的转换!
葛红在听到这个“常”字的高音时,板着的脸再也绷不住了,脸上肌肉松弛,嘴巴半张,眼睛圆睁,看着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