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四章 杜重威的打算(1/2)
那此偷袭失败后,杨光远似乎对攻取镇州城失去了信心,只是紧守南门大营,放出大量的游骑,监视着其他的三座城门的动静,似乎打定心思,要将杜重威困死在镇州城中。
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杨光远将那些新降军大部分打发去守周围的城镇,而把原本四散在周围的那一万精兵都聚拢到镇州城下。
这样一来,杨光远手中可调动的兵马,缩减到三万二千人,其中,三万人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精兵,那两千人是降军。当然,之所以留下这两千人,主要是需要他们做些杂务。
虽然杨光远手头上的兵马减少了,但实力反而增强了不少,如若杜重威胆敢出城野战,杨光远有把握一举击溃成德军。
杜重威也明白这个道理。
虽然战场上的胜负并不一定取决于参战人数的多少,但在双方兵卒训练程度差不多,又没有可能施展计谋的情况下,只要对方的主帅不是太蠢,战场上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人数的较多的那一方。
大晋国一场败仗接着一场败仗,对方的士气与信心,似乎比一直蜷缩在城中的成德军更高一些。
而且,很难说契丹的铁骑会不会在交战最关键的时候突然出现,那对成德军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以弱胜强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少了。
那些寄希望于将士在战场上超常发挥,突然爆发出超强战斗力的主帅,十之七八都成了成就对方功名的踏脚石。
杜重威不是蠢材,不愿以自己的失败成就杨光远的威名。
“求援吧!”这是众将共同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城外突然出现一股精锐之师,哪怕人数只有数千人,配合城中的兵马袭击杨光远的兵马,打乱他们的军心,胜利的天平,很有可能就会倒向成德军。
求援,这也是杜重威心中的想法,可是,向谁求援?
东边的城池,要么被契丹兵马占领,要么只是些残兵败将,自身都难保。
南边更不用说,几乎被清扫一空。
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西面。据前些天黑衣卫传回的情报,忻州虽被契丹西路军伟王耶律安端猛攻,却还没有陷落。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已经率四万精兵赶到了忻州,扎营于忻州城外东郊,与忻州城内的一万多精兵相互呼应,与耶律安端相对峙。
如果能派人联系到刘知远,求他派出五千精兵来助阵,与成德军一起夹击杨光远,那取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可是该派谁去?一旦被杨光远发现,要突破杨军的重重阻拦追杀,杀出重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末将愿往!”符彦卿大踏步上前。
“末将也愿往!”张彦泽也迈步上前。
看着眼前的两名虎将,杜重威摇了摇头,他们都是跟了他十几年的老将,失去任何一个,就如砍掉他一条臂膀,他怎么舍得让他们去冒险?
“不成,你们都是我成德军中的柱石,怎可轻易涉险?”杜重威一口否决。
“还是我去吧!”李风云站了出来,“江湖上的路数我熟,我去吧!”
杜重威略微思索了片刻,道:“好,好少年,建功立业当在今日!风云,这一路凶险无比,你可要万般小心!你要什么人,直管开口,本帅任由你调派军中将士。”
李风云大声道:“放心吧,行军打仗、上阵冲杀,小子未必在行,可是要讲逃命的本事,小子一点也不差!”
这一句,将满座的众将都逗笑了,杜重威指点这李风云,笑道:“好一被惫懒的家伙!”
会议解散后,杜重威当即给李风云调集来了二十名黑衣卫,其中有三名三流高手,杜重威这次算是下了血本。
王重胤也送来两人,都是军中的好手,都是三流高手。
符彦卿也派来了两人,一名三流高手;一名初入二流。
张俊、张松、元霸和肖景云这四名逍遥堂的人也要求一起去,但风云营的弟兄也要人训练,李风云将张俊、张松和肖景云留下,只带走了元霸,论武功,这四人中,除去张俊,就属他的武功最高了。
张俊有统军之材,风云营也不能没有人管理,所以张俊被留了下来。
这几日,李风云的风云营也搭建起来,军营被安排在城西。
王重胤、符彦卿各送来五十名老兵,加上原本随他来的那些民壮,还有新招来新兵,总计有三百多人,被分成为三个旅,分别由张松、元霸和肖景云率领,又挑出最为骁勇、武功最高者,约有四十多人,由张俊率领,作为李风云的亲卫,张俊同时兼代管全营大小事务。
元霸要随李风云杀往忻州,他那一队便暂时交由王大山来带领。王大山武功虽然不高,但在随李风云来到镇州的那批人中,威望颇高。此人作战勇猛,也颇具带兵之材,深得张俊的称赞,由他来暂时带领这一队,无人不服。
赵无忌重伤未愈,李风云想等他完全愈合后,由他来掌管亲兵,而张俊则以校尉的身份掌管全营事务,并兼任全营教头。
各人的官职也都报上去了,杜重威也都准了。
成德军的编制是依照唐制,一营兵相当于大唐的一个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按下府、中府、上府折冲府的不同,分别下辖四到六个团,总计八百到一千二百人。
杜重威任命李风云为下府折冲都尉,下府折冲府满编为八百人,下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