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换个地方?(1/2)
“前辈,如今的大梁已经是日落西山,一旦吴国北伐,大梁势必覆灭。到了如今本帅也该想一想自己的出路了。我打算到时候直接投靠吴国,前辈觉得如何?”
书房之中,除了高季昌以外,也就只有倪可福和梁震这一文一武两大心腹,其他的人都被严禁靠近书房。
虽然仅仅几年时间,但现在的高季昌明显比当初要老了很多,不仅头发胡须都已经白了,连他的额头上都布满了皱纹,说话的声音也开始苍老。
当然,被高季昌敬称为“前辈”的梁震,他的样子看上去比高季昌更老,不过他的精神看上去却还不错。
唯独身为武将的倪可福如今还不见老,身子依旧强健。
“投靠吴国?当初节帅与吴国为敌多年,虽然没有什么死仇,但节帅原本有多次机会投靠吴国却没有,现在梁国势穷了再去投靠,这岂不是太晚了?”梁震想都没想就开口道。
一旁倪可福也不赞同道:“节帅,吴国的制度很难容忍地方势力发展,对于像节帅这样做过节度使的更是始终保持警惕。节帅若是去了吴国只怕很难受到重视。”
倪可福作为高季昌的心腹且不说,梁震一开始其实并不打算为高季昌效力,最后被其强逼,这才被迫为他出谋划策。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梁震虽然依旧只以布衣的身份跟在高季昌身边,但实际上他已经是奉其为主公,一心一意的为其考虑了。
不然的话,高季昌若是投靠吴国固然难以得到重用,但他们这些手下人却是未必。
比如原本楚王马殷手下文武,一些有能力的将领现在就在吴军之中效力,还有一些文官也得到了杨渥的重用。
高季昌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不过他还是叹息道:“本帅也知道投靠吴国难受重用,不过除了吴国以外,本帅也无处可投,难道要投靠晋王吗?可惜晋王的军队远在黄河以北,而咱们却在许州。”
许州位于洛阳东南,也就是后世的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就算想投靠晋国都很难。
相比之下,吴国的军队却要近的多,不管是从襄州出兵还是从寿州出兵,到许州的距离都不远。
而且,许州作为进入洛阳的重要通道,必然是吴军进攻的重点,一旦吴军北伐,其主力必然会有一部分直扑许州而来。
而高季昌却因为受到朱友贞的猜疑,这些年根本不敢有什么小动作,至于暗中积蓄力量的事情更是不敢做。
在这种情况下,许州平时的驻守兵力极少,想要抵挡吴军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
梁震苦笑道:“节帅,虽然你说的都是事实,不过若是真的投靠吴国的话,节帅只怕连王审知他们都比不上啊!”
当初王审知、刘龑、马殷等先后都投靠吴国,最终王审知被封为琅琊郡公,早两年病逝,王家后人如今在金陵过得默默无闻,据说连出来做官的都没有,仅仅依靠王审知传下来的爵位撑门面。
而刘龑家族的情况比王审知家要好一点,毕竟刘龑本人现在还在,而且刘家在岭南多年,影响力依旧不小,所以刘家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不过现在刘家人基本上都在搞海外贸易,从一方节度使转变成为一介海商,这种变化却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
当然,要说起来,南方当初的那些藩镇里面现在过得最好的应该就是马殷了,毕竟马殷投降的时候还保留着较强的实力,而且马殷又将大片领地直接交给吴国,这才得以在辰州、溆州立足。
然而有识之士都知道,马家能有现在的局面依靠的都是马殷本人的影响力,哪一天马殷不在了,只怕吴国也要出手打压马家了。
而现在的高季昌若是论实力和地盘的话,与王审知等这些藩镇都差远了,论影响力更是有所不如,在这种情况下,他到了吴国绝对没什么好果子。
“节帅若是投靠吴国,虽然吴王此人重承诺,定会保证节帅的安全,不过要想得到重用却是很难。但若是节帅投靠晋国的话,以晋国的制度,节帅必然会受到重用。”倪可福劝说道。
“不错,节帅毕竟是一方诸侯,统领许州重地,若是节帅投靠晋国,晋国必然会重用节帅,以为天下人做表率。”梁震道:“至于说许州地处中原,与晋国距离太远的问题,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高季昌眼神一亮,连忙问道:“前辈难道有什么办法能解决此问题吗?”
“老朽是有一个主意,不过能不能成却是难说。”梁震捻须说道。
“还请前辈指教。”高季昌连忙站起来恭敬问道。
梁震点了点头,这就是他这么多年来一直为高季昌效力的缘故,因为高季昌这么多年来对他言听计从不说,还始终保持着礼敬。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梁震自然也有这种想法。
“节帅所担忧的,无非是许州距离南方太近,距离晋军太远,那么节帅何不设法换一个地方?”
“换一个地方?”高季昌有些犹豫。
他当然明白梁震的意思,不过一来这些年他在许州经营,多多少少还是建立了一些势力,当然不舍得轻易放弃;二来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算他想换个地方,但朱友贞会同意吗?
梁震笑道:“其实这些年朝中又不是没人提出来,想要接替节帅的位置,做这个匡国节度使,只不过都被张汉杰和赵岩二人给拦住了。只要节帅派人给张汉杰二人送个信,再给他二人一些好处,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