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张老到了(1/2)
清晨的阳光总是那么的温柔,尤其是初夏的时节。温柔的阳光越来越刺眼,很快就把叶子上的晨露蒸发的一干二净。
村里人总是趁着太阳还没有酷热之前,想要趁着凉快多干一点农活。浇浇菜园子,拔拔草,或是去地里干点庄稼活。
再次回到屋里,裤脚总是被打湿了的。路边的野草,大树,地里的庄稼,到处都是露姑娘洒下的银珠,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清新的晨风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当然也少不了家畜粪便的气味。不过,庄户人家闻惯了了这种气味,到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农村吗,谁家里没养点鸡鸭狗什么的?再往前推上十几年,家家户户的都养着大牲口。或是牛,或是驴,骡子,再加上猪圈里的几头大肥猪,全都是造粪的机器。
一到夏天天气热的时候,牲口棚和猪圈里的粪便被火辣辣的太阳一炙烤,那股子味道一出来,只让人想要掩鼻逃走。
当然,那是干净的城里人。要是老农民,肯定是要过去看一看的。看看主人家的牲口或是猪养的怎么样。
如果被人家夸赞一句“你家的猪长的这么快啊?”,被夸赞的人能高兴好几天!遇到安哥好显摆的,恨不得天天拉着人家过来看他(她)养的猪,或是大牲口。
李伟从出生就生活在城市里,这一辈子去真正的农村的次数屈指可数。他有印象的,应该是才两次而已,而且他去的那个农村已经没有了他印象里农村的样子。
那时候,他刚上高中,去家在郊区的高中同桌家里玩过两次。那个村子,虽然行政区划上还叫村子,实际上全村人早就搬进了自建的二层或三层的小别墅。
说实话,人家虽然是农村人,虽然干的活要辛苦太多了,可生活条件比他这个正宗的城里人可要好太多了!
李伟清楚的记得,那个叫路东来的同学给他算过一个账。他们们家里占地一亩地大小的蔬菜大棚总共有六个,还有两个半亩地的小棚子。
大棚里种的全市黄瓜,按照那时候的批发价,平均下来大概有两块多一斤。仅仅六个大棚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采收五六百斤。
不过这种好日子也就那么几天而已,大多数时候,也就勉强能有个一二百斤。六个大棚那就是近千斤!
这么算下来,一天毛收入上千元!一个月就是三万!黄瓜的采收期最少两个月,那就是六万元!
两个小棚子专门用来育苗,时时刻刻都有黄瓜苗准备着移栽。这就保证了一旦大棚里的黄瓜秧落架(就是秧子开始枯死,不结瓜或是明显减少的时候,拔掉这些黄瓜秧子),就能有新的秧苗移栽过去。
一年轮作下来,他们家里至少也有三四十万的收入!哪怕是刨出成本也能生个十大几,二十多万的。
要知道,那个时候,在李伟所在的县城,平均工资也不过才两千块不到!知道这一点的时候,李伟那个自卑啊!
自己爸妈累死累活的忙活一个月,加一块儿也就顶人家卖掉三四天的黄瓜的收入而已!人家如果碰到逢年过节,黄瓜提价的时候,可能人家一两天卖掉的黄瓜都比李伟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还多!
不过,农村的农活那是真累啊!最明显的,还是路东来家,他父母比李伟父母还小两三岁呢,可是因为常年劳作,看起来要比李伟父母老上十多岁!
黝黑的皮肤,满头黑发里夹杂着几根银丝。都不用细看,随便一眼都能发现n多根白头发!
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们都是满身尘土,脏兮兮的样子。
哪怕是比大多数城里人都有钱了,可他们的脸上依旧是那么的拘束,特别人在“城里人”面前的时候。
李伟去的那个村子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同村完全不同了,在很多方面几乎和城里就没什么两样。
楼房,下水道,行道树,路灯,各种各样的店铺,花枝招展的女人,来来往往的汽车,公交,还有村民广场,活动中心以及小公园。
除了骨子里还摆不脱的自卑,可以说,他们过的比城里人好太多了!粮食蔬菜全都是自己种的,绝对没有花费农药的高级货!
这一点就是普通城里人根本没法比的,哪怕你起的再早,买来的那些菜对于村里人来说,已经不新鲜了!
张老是昨天晚上被直升机送过来的,下了飞机连句寒暄都没有就直接脚步轻快的跑去村委会,查看李明智的研究报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对不起,您已经退休了,现在没有权限查看这份资料!”
老李同志一句话,就把张老给气的脸红脖子粗。你以为我愿意退休啊?我那时被退休的知不知道?
甭管这老爷子怎么说,李明智就认准了一条,您没有权利看到这份资料。换句话说,这东西可是绝密的,想要看看,对不起,您老的权限不够!
气呼呼的张老被李明光老爷子拉到了自己家里,半斤村里人自己烧的玉米高粱酒下肚,立刻忘掉了所有的不痛快,开始和老李村长称兄道弟,吹嘘自己的光辉事迹。
大概是因为最近这些年常常说起这些话题的缘故,老爷子说起自己的过往,那是井井有条,口如悬河,滔滔不绝。
“他美国人怎么地?老子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你有钱了不起啊?还找关系向我施压?我是谁?我能惯着他这毛病吗?”
“嘶——好酒!”
“我一个电话打出去,没过一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