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思维定式(1/2)
思维定式有时候是相当可怕的,在很多官员干部的眼中,政绩代表着一切。因为只要有了政绩,他们就能够让上级看到自己的成绩,到时候平步青云自然是不在话下。
又或者,在他们看来,投资开发这种事情,应该是以资金投入量为基准的。
就好像周安刚刚的选择,一个亿的投资和几百万的投资比起来,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一个亿投资的造纸厂。
但是在李雷看来,这无疑是一件非常短视的行为。
“周叔叔,您想过一个造纸厂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么?”李雷看着周安,缓缓问道。
周安一愣神,还没等他说话,李雷已经摇摇头:“这个答案,我觉得您还是仔细调查一下再回答我吧。”
李东华若有所思的看了儿子一眼,很显然,他有些明白李雷的意思了。
这顿饭后面并没有继续谈论什么实际的内容。
因为在李雷看来,父亲也好,周安也好,根本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发展东江的经济而已。
说白了,在他们的想法里,只要是技术类的企业,就可以入驻他们即将规划出来的园区。
但问题是,就算是技术性的企业,也有不同的区分的。
只不过,这些话李雷没办法说,因为说了他们也未必会相信,还得需要他们自己去查资料然后对比一下别的地区的情况,才能够总结出来。
但这个总结,不应该由自己告诉他们,哪怕李东华是自己的父亲。
每一个场合,每一句话,说出来都要有它的目的,要匹配你的性格和所在场合的身份地位。说话一般来说只有两个目的:一是闲聊;二是带有目的性。闲聊有闲聊的度,带有目的性的要有策略性,有步骤。很多时候言谈举止要有的放矢,想随意说话,可以,但得有随时能收回来的本事,人的权威和气场,是一点点一点点从生活阅历中积累起来的,力量达不到的时候,先从低调做起。
这是李雷读了很多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书籍之后,总结出来的东西。
用声音的话来说,人要学会如何学习。
什么叫学习?
从身边的资源开始,这是最便捷的。挖掘手上可用的资源,整合它,然后形成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整合自己的团队。
团队从哪来?
从身边的资源开始,什么是资源,朋友,家人,朋友的朋友,都是资源。不过在这之前,要先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了自己要什么,才能制定计划,另外,还要知道自己所制定的计划,和自己现在的现状,差距有多大。因为只有认清了差距,才能知道从哪个地方落脚,迈出第一步。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哪怕过程艰难点,但方向正确了,总有一天会到达的。
所以,理想依托于计划,计划来自于自省,自省方能有的放矢地学习,学习,必然会进步。
人的思想总是随着环境而变化,所以,人不能太安逸。我们总说,交朋友要慎重,其实,最能影响一个人的,通常都是自己身边的人。有空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找个参照物,先易后难,先急后缓,从最好下手的地方开始,然后慢慢养成习惯。
当然,这些话李雷肯定是不会对父亲和周安讲的,因为没有必要。
在他看来,如果他们能够摆脱官场上的固有思维,或许能够把这件事进行的更加顺利。
“人活着,总要有一点追求的。”李雷吃完饭,对父亲说道。
这个时候,父子二人已经坐上了回家的车。
李东华眉头皱了皱:“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他觉得,自己不太理解儿子的话。
李雷看了一眼前面的司机和秘书,眉毛挑了一下,却没有回答父亲的问题。
有些东西,只能是父子两个人的时候才能说。
李东华一愣神,随即没有再开口询问,车子里陷入了一片安静当中。
车子开的很稳,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市委大院,李东华对秘书吩咐让他第二天早上来接自己,这才带着李雷走进了房间。
“爸,您是不是觉得,我今天太保守了?”
李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也没客气,直接对李东华问。
李东华点点头:“周安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小了,但确实是个想要做事情的人,你不应该那么打消他的积极性。”
在他看来,李雷之前的行为分明就是给一门心思想要把高新区办起来的周安泼冷水。
李雷笑了笑:“您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可怕么?”
“什么人?”李东华有些奇怪的问。
李雷耸耸肩:“好人,而且还是一心要做好事的好人,一旦他们犯了错,那将会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恐怖的事情。”
“嗯?”很显然,李东华不明白儿子的意思,什么叫好人犯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
李雷看父亲的样子,就知道他肯定是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爸你想想看,周叔叔除了一腔热血之外,懂什么是高新技术开发么?不夸张的说,他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固有的招商引资上。就像我举得那个例子,在一个亿的造纸厂和几百万的游戏公司之间,他会好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因为前者的投资更大,短期内可以给东江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可问题是,您想过没有,一个造纸厂,能够带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