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吴山之见(1/3)
“亲缘关系?”那位师弟略有动容,“如此一来这关中潜龙岂不是先天具备极大优势?”
“谁说不是呢,”师兄吐了口气,解释道,“据传那位前辈甫一出生,便有异象随身,幼年就被抱入山中修行。其血亲父母为了传宗接代,承续香火,便又生了一个孩子下来。”
“这便是那条潜龙?”
“不错,一门两兄弟,仙凡皆涉足。当真令人羡煞得紧啊!”
师弟摇了摇头:“这有什么好羡慕的,虽然上天命定兄弟二人中长者为仙,幼者为皇,但究竟如何还是要看个人的奋斗。别的不说,若那位前辈没有勤加修行,早早突破到法师,恐怕当年那场大战中也生还不了。而那条潜龙若是胸无大志,也不会被我们楼观道纳入眼中。”
师兄想了想,赞同道:“不错,自助者天助之。却是为兄我偏颇了,还是师弟你看得开,不愧是被师长称赞的百年难得一遇的修道种子。”
师弟谦让几句,二者便有说有笑,沿着西行的道路向着远山之中行去。
一路行来,四周也无人家,唯独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不断延伸往前,路旁是绿杨垂柳、古槐苍柏等物,投下处处荫凉,给人耳目一清之感。
如此走了两日,师兄弟二人远远看见前方山坳里有炊烟升起,师弟见状笑道:“前方有山野人家,可让我等借宿一宿了。”
师兄也是面露喜意,毕竟荒郊野外,为了安全,两人晚上须得轮流守夜,他们又功行浅薄,尚未突破法师,不能以冥想入定代替休憩,加之又在山路上跋涉了两日,如今早已是疲惫不堪。
二人心中振奋,脚下加快速度,翻过两道山岭,终于看见笼罩在炊烟下的一座小村庄。
此处乃是一块被几处山脚包围起来的平缓地带,先人们在山脚下以砖瓦等物夹杂着石块,垒起了矮墙,拦住了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而后又隔开了一些距离,在中央地带聚居而生。
村庄分布呈带状,沿着进山小路分居两侧,房前屋后皆有小块耕地,而在村外不远,更有沿着山势开垦出来的阶梯状田地。
如今芒种节气已过,小麦刚刚收完,村民们忙着晾晒已经打好的麦粒,房前屋后的平地上金灿灿一片,看着分外可喜。
“此处人家倒也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感觉。”师兄不禁赞叹一句。
师弟看了几眼,正巧见到村外青石上有一位老者在歇息,于是走上前问道:“敢问老人家,此处地界离吴山还有多远?”
老者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打量了一下两个人,见不像是什么歹人,这才缓缓道:“不远了,我们陈宝村可以说就在吴山山下了,沿着进山路走上半天就是了。”
“陈宝村”师弟心中一动,他和师兄下山之前曾翻阅过相关记载,知晓那位前辈便是出身于一个同名村庄,于是言语间又客气了几分:
“那您知道吴山的山神庙在什么地方吗?”
“你们是来拜成德公的啊?”老者顿时眉开眼笑起来,“成德公他老人家的庙就在山里,你们沿着进山路走到吴山以后,往前走上一段,看见一条石板路,拐进去,接着走就是了。”
师弟笑着点了点头,和后面赶上来的师兄对视一眼,打听道:“那成德公的神庙灵吗?”
“灵,当然灵。”老者倒也没觉得有多奇怪,笑着道:“平日里有个小病小灾的,过去向成德公上柱香,再让人家王道士给扎几针,回屋里闷头睡一觉,这头疼脑热第二天就没了!”
“王道士”师兄弟二人口里念着这个称呼,接着问道,“那王道士就是成德公庙里的庙祝了?”
“应该是吧。”老者想了想,迟疑道,“十几年前那王道士来了这里,把原来庙里的张庙祝给养了老,把人送走以后就住下来了。张庙祝也说等他走了这庙就交给王道士看着。”
“果然如此。”师兄弟点点头,告别了纳凉老者,两个人向着村中行去。
“如果不出意外,那王道士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那位前辈了。”行至一家村户门前,师兄忽地出言道。
“这么多线索都一一对上了,不可能再有什么问题,放心走吧。”师弟应了一句。
师兄点点头,扣响了身前大门,经过一番交涉,他和师弟成功征得主人家的同意,在此借宿了一晚,养足了精神,准备第二天入山寻找那位王道士。
次日清晨,师兄弟二人做完早课,耐不过主人家邀请,用了一顿早饭后方才离去。毕竟走野路入山,腹中空空荡荡却是不好赶路。
临走之前,师弟强行留下了些许散碎银两,以作酬劳。
二人天色未晓时出发,沿着两座山头之间的入山小路如此走了半日,快近正午时终于在路旁看见了一面石碑,上面刻着“笔架峰”三字。
“这就是吴山主峰了。”饱读地理典籍的师兄为师弟介绍道,“吴山一共有五座主要山峰,称之为吴山五峰。这笔架峰,也作镇西峰,便是吴山主峰,位在其他四峰之间,历朝历代赐封吴山之号时,都指此峰。”
师弟闻言抬头看去,只见这笔架峰卑而独秀,诸峰列峙,形似五峰之蕊,镇压群峰。虽然不似其他山峰高大,但自有一股气势在此。
而其左边山峰凝峭插天,秀拔突起,有严然拱肃之状,右边山峰高峻清秀,森密林茂,遍山滴翠,景色迷人。
“左峰是大贤峰,右峰是灵应峰。”师兄顺着师弟目光看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