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讲美育(2/3)
所说的‘品格完善、境界崇高’;还要有美的体态行为。要通过欣赏美来熏陶、培养自己的美的素质。”“美育和德智体教育是什么关系呢?德智体教育是增强同学们的内在能力,那么美育就是提高同学们的表现能力。一个人不论你有多大的能耐,你都必须通过形体、语言、神态等让别人看得见、听得到,要把你的音容笑貌,举止行为展现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代数宋老师,给你们当过班主任。无论是他给你们上课,还是平时的举止行为、言谈话语、穿戴装束都表现出受过高等教育、温文尔雅、掌握了深奥知识的大知识分子。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就是一个人美的表现形式。古人注重礼仪,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活跃社会交往,扩展人际关系,整肃社会风气。今天,我们提倡美育,仍然离不开这些基本的目的。古人认为qín_shòu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qín_shòu;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古人对仪表美的要求很全面,一是衣着容貌方面,做到衣冠整洁,衣着打扮,适合自己的年龄等生理特征,自己的职业身份,所处环境和交往对方的风俗习惯,做到得体大方。二是行为举止方面,要庄重威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时时处处都要合乎礼仪规范。三是谈吐言语方面,要诚实,不撒谎。论语里说道 “言必信,行必果”。 古人主张慎言,说话一定要谨慎。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还有一句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千万牢记。”
黄老师第二堂美术课,手里什么教具都没有带。一个同学小声嘟囔:“还要讲德智体美大理论呀?”黄老师装着没听见。站在讲台下,凝视一会儿黑板上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八个大字。上了讲台后,环视一番教室各个角落,说道:“我非常喜欢墙上的八个字。看了这八个字,我就想讲,讲什么?讲美育!
“上一堂课我讲美育的首要问题是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美。今天就讲美是什么。我们西南联大在云南昆明,云南风光秀美。大理的苍山洱海,有人形容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昆明的石林怪石林立,千姿百态,有的似剑、有的像塔,似人亭亭玉立、栩栩如生,似物美轮美奂。填池的水比天还蓝,比山还绿。美不美?美!广西是我的老家,同学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密山有兴凯湖、蜂蜜山,我正准备抽空去游览一番。同学们!这些风景美不美?美!这是天老爷赐给我们的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多处园林,众多古典园林建筑,布局巧妙,格调清幽,建筑艺术高超,美不胜收。北京的颐和园、北海、故宫,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也都给人间增添了无以伦比的美景。苏州的、北京的这些美景不是天老爷赐给的,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我听说,张老师上美术课时让你们欣赏油画、水彩画。以上讲的天老爷赐给我们的如画的风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美的建筑物、美的园林、美的绘画作品,等等,这些美的东西,都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客观存在的美,我把它叫做能够看得见的美。
“树林里鸟的鸣叫,你们上音乐课的时候,张老师让你们欣赏交响乐,钢琴弹奏的乐曲,大乐队的表演,悦耳动听,这些是能够听得到的美。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美,有看得见的,有听得到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美。也就是说,美是存在于人们生存环境中,通过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可以体验到的看得见、听得到的美。我用一句哲学术语来说,这叫感性美。
“还有别样的美吗?答案是有!比如,我们读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a;a;nbsp;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读了这首诗,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出现莽莽草原,不怕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吹过,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使我们感受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四句送别友人,在野草蔓延,广阔无垠的荒野上,让我们感觉到,离别之情有如绵绵不尽的萋萋荒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我们没有到草原,没有看见荒草掩没的道路,没有去遥望a;a;nbsp;草原尽头的荒城,没有去送别朋友;但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却产生了这些影像,出现了荒原美景与送别友人的画面。这种美,显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在我们的头脑中产生的。我把它叫做悟性美。
“悟性不是人天生就有的,悟性的高低,与一个人受教育的多少相关,从现代来看,主要是学校教育。悟性美的形成,是美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的美育就是要教同学们能够欣赏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能够欣赏建筑家、雕塑家、画家创造的美,塑造同学们的正确审美观。这是美育教学的感性认识阶段。通过教育,如果能够把感觉到的美上升为想象中的美,比如从诗歌中、他人讲述中,在脑海中浮现出想象的美,那就是达到悟性阶段。同学们若是能够把感性美和悟性美变成自己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行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